忍者ブログ
×

[PR]上記の広告は3ヶ月以上新規記事投稿のないブログに表示されています。新しい記事を書く事で広告が消えます。

855debbc.jpg是說這孩子也太有氣質了,居然跟我說希望能有一起作詞的朋友……囧
不會吧,你是想跟誰做朋友啊?別告訴我是寫菊花台的傢伙……囧
這孩子總是讓我感到驚訝……我無意之中調教出成功的孩子?(毆)
想當年咩樂初養時,我可是耗費苦心地猛貼有氣質(?)的字,像是:同人啦、腐啊、宅啊、萌啊之類之類……
大概也只有這孩子能說出這麼有氣質的話了……之前還有個會跟我說國罵的孩子,比起來這孩子真是可愛多了,可愛的可不光只有他的腦袋而已啊!!



戰國BASARA不是歡樂的動畫嗎?怎麼到了第九集謙信公跟武田大叔都死了?就算這兩個不死也不會阻礙伊達跟真田的戀情啊!!哎呀討厭啦,少了謙信跟春日的發情對話(?)樂趣少很多耶……真是看得愈來愈不開心了……織田果然是大魔王啊……=="

關於後現代後來又找到一堆,像是東野圭吾的「名偵探的守則」也算是後現代的一種吧?不但具有「後設小說」的要素,且又推翻顛覆傳統(本格)的推理小說模式,雖然表面上偵探們都遵行著推理小說的要素在進行故事,但其實是間接地在諷刺推理小說不該依照一定的模式(守則)進行……

果然後現代要舉例有一大堆,包括今天看的電影『紀子的食桌』也是。
這是一部很奇特的電影,整部電影的節奏非常緩慢,有點意識流但又沒那麼沉悶,全劇是對白與劇情交錯進行,剛開始真的有點像是獨角戲,但全劇最精彩的部份在後面整個爆發開來。
上網看了些評論,還是不太懂最後那個鏡頭是怎麼回事。
總之,這是在講一個假扮著家族的故事,講述的內容是現代人之間對於親情的疏離,必須藉由「扮演」這件事情來達到圓滿。全劇一整個諷刺,在血腥的詮釋中,更有烘托出那種反諷的意味,後現代好像也就是這樣了……嗯……或許同時還包含了「存在主義」吧?
在扮演(也就是職業的扮演,只要付錢,就可以扮演任何角色)家人的過程中,女主角紀子反而更有那種找到理想中家人的感覺,那種氣氛根本讓她快哭了,以至於在某一回的扮演中,她要求可不可以不要那麼快地結束這次的任務,她很想多沈浸一段時間。
這是多麼悲哀的陳述?
因為在現實中對於家庭親子關係冷淡的不滿,於是女主角離家出走到了東京,卻在虛擬的家人當中得到現實中所得不到的溫暖,即使只是虛構的,卻讓她寧可擁抱這虛幻的夢境……
深沈的悲哀啊……控訴著現今冷淡疏遠的親族關係。

和《飲食男女》相同的是,「餐桌」這個東西代表著維繫家人的象徵,所以劇中有多次家人同桌吃飯的場景。只是和飲食男女不同的是,最後妹妹由加選擇離開家,而紀子選擇留在家,更有一種對比的關係。

天下之大,想找到一個安身之所,卻如此困難。
何處是歸所?

想起了之前去看果陀劇展《回家》,探討的也是現今的家庭關係。即使一再地說:「這是發生在幾年前的背景。」但似乎從以前到現在,家庭結構和功能都是失常的相同。
果陀的《回家》劇情一開始就在家,而最後男主角離開了「家」,唯一讓他牽掛的,卻是他那個一直被母親保護過度到一種精神壓迫的姊姊。
母親(譚艾珍)一直叨唸他們的父親如何地離開家,而成天活在那種父親丟下他們離開的陰影中,男主角動輒得咎,讓母親驚優害怕。而母親造成的壓迫,反而讓他更不想待在家裡,一心想離開。
但是他的姊姊是天生有些跛腳的女性,加上母親的過度保護而對於自己的缺點更加在意,快過三十歲還沒交過男朋友沒結婚。媽媽覺得既然什麼都沒辦法做(因為姊姊內向又害羞,只能對著玻璃娃娃講話,而她本身就如同那些玻璃娃娃,脆弱而不堪一擊),那就應該要嫁人結婚。
更因為如此,讓姊姊深深覺得自己毫無價值。
姐弟兩人同受母親逼迫(但我想其實母親自己也是痛苦的,因為活在失去的恐懼中,表面卻又要光鮮亮麗),彼此牽絆照顧,這或許是男主角唯一的安慰。
然而卻在某一天,男主角帶著某個同事回來為了和姊姊相親(這也是受到母親的壓迫而不得不),沒想到那位同事其實有了未婚妻而讓姊姊受到打擊再起不能。母親更因為如此責難男主角都是他不好,男主角盛怒之下離開家,全劇進入尾聲。

男主角在最後痛苦地說:「姊姊請吹熄妳的燈吧!」
我想或許是唯一的牽絆反而變成了一種痛苦,唯有死亡才能令自己解脫。
牽絆卻不能相見,因為回到家裡反而是一種折磨,於是生也折磨,死就成了解脫。
這是我的解讀,或許「熄燈」還有不同的解釋吧!

在《回家》這齣戲中,「家」成為逃離、痛苦而不能面對的主因,讓人不禁感到深深地悲哀……
「家」到底是什麼?我想從《紀子的食桌(台譯:紀子,出租中)》到果陀的《回家》,都是令我們值得深思的吧……

嗯?重點不是「後現代」嗎XD
PR
未來航海 | INDEX | 新陋室銘
Copyright © flyheartfree All rights reserved. 忍者ブログ [PR]
Design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