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者ブログ
×

[PR]上記の広告は3ヶ月以上新規記事投稿のないブログに表示されています。新しい記事を書く事で広告が消えます。

◎中國神話是否不發達
胡適不但認定中國古代民族沒有敘事詩(故事詩),也說明了產生不了敘事詩的民族性因素和自然環境因素。敘事詩必須有神話成分,他尤其強調產生神話的自然環境:「試把周南召南的詩與楚辭比較,我們便可以看出汝漢之間的文學和湘沅之間的文學大不相同,便可以看出疆域越往南,文學越帶有神話的分子與想像的能力。」
然而,詩經與楚辭是否適合代表北方、南方文學?一者為口頭文學,一者為書面文學,將二者並提仍有待商討。若言黃河流域之自然環境不利於生存,故影響神話之產生,但相較北歐等自然環境更艱困之國家,仍是有其神話之發展。有一本《劍橋插圖本中國史》,裡面多就文物之角度談歷史,我們可以發現早期社會除中原一地其餘皆不尚佳,而宋朝初期之南方都市之發展亦較差。故而,以北方和南方之地域觀談神話之發達與否,欠妥。
再者,神話是否一定要有敘事性?神話的系統存在於神話生活當中,而不存在於文字當中,我們不能根據敘事結構來看待神話的系統性。中國各族神話一向被認為是沒有系統性,不具系統性正好是它文化多元的反映。且,為何以西方神話之觀點來看中國神話之形式呢?西方神話之面貌是否如我們今日所見呢?荷馬整理史詩之時,難道未嘗加工、整理之?
◎神話學研究的興起
西方神話的研究自十九世紀初,於歐洲始盛;中國神話的研究則是始於一個世紀以前。第一本研究中國神話之專書為俄國聖彼德堡大學之學者所撰的《中國人的神話觀與神話》,其依產生、分類、演變及與各家之關係(儒家、陰陽家等)來勾勒中國神話之面貌。日本人則是自明治維新後,開始關注神話之研究。據王孝廉先生《中國的神話世界》,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研究興起的原因和背景有五個:一是受鴉片戰爭以來動盪不安的時代環境的影響,在現實和傳統的衝突中,刺激知識分子對於傳統的古史觀念產生了再思考和再批判的動機。二是受清代中葉到民初的疑經學風的影響,在這種不信任古史和典籍的疑經風氣傳承下,產生了「古史辨」的古史研究,由此而導致了當時和以後的神話傳說研究。三是受西洋科學治學方法和新史觀輸入的影響,由這些使當時的學者知道了神話學研究上的各種學說與研究方法。四是受了當時考古學的影響,出土的遺物和甲骨金文等使得古書典籍中的神話記載得到了真實的物證。五是受「古史辨」的影響,由「古史辨」對古史所做的推翻和破壞的工作而產生了神話傳說的還原。
◎神話界定
W. Bascom的神話定義:神話是散文的敘事(prose narratives),被認為是發生於遙遠過去的真實事情。神話是信仰的具現,它們通常是神聖的並總與神學和儀式相結合。神話的主角常常不是人類,可以是動物、神明或文化英雄。神話講述的是世界、人類、死亡的起源,或是鳥獸的習性、地理特徵以及大自然的現象,也會提到神明的活動,他們之間的愛情事件。神話也可以「解釋」儀式或祭典的過程。
李福清歸納神話的特點如下:神話描寫有特定的時間範圍,即是所謂開天闢地,史前的時代。神話時間並非歷史時間。神話時代的人生與歷史時代不同,不工作、不生病、不死;人們可以上天,下地,即到另一個世界。神話描述人類的起源及我們習慣的制度、慣例、生活規矩、環境周圍,包括地形、河、海,是怎麼行程的?神話有推究原因的功能,解釋各種東西、動物、人類、祭典、儀式來源或特點。神話有特殊的英雄角色,是動物或人。神話的典型人物是所謂的文化英雄。神話邏輯特點之一,乃是用反面證據來解釋情況,即從前在神話時代都是相反的。神話中英雄做的事一定為全人類(全部落),如:后羿射日、大禹治水,並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全人類。神話一定有情節、可敘述的內容,以故事的型態表現。神話也有特殊結構及特殊情節的展開。
◎神話中的他界與異界
神話描寫有特定的時間範圍,即開天闢地的時代,神話時間並非歷史時間。神話敘事的地點是另一個世界(他界)或不同的世界(異界),神話時代的人生與歷史時代不同,不工作、不生病、不死;人們可以上天,下地府或水府,即到另一個世界。神話人物是遠國異人的「非我族類」,「非我族類」沒有任何褒貶。

為大家所熟悉的宮崎駿動畫與日本作家安房直子、柏葉幸子最喜歡他界或異界的素材。主角的長相不平常,經過一個洞或一片森林、一座橋、一條河,就是異於我界的他界、異界。有關資料可參考《神隱少女》、《龍貓》、《貓的報恩》等,安房直子《白鸚鵡的森林》、《黃昏海的故事》等,柏葉幸子《霧中的奇幻小鎮》。
◎神話與信仰
卡西爾說:「系統性強、文學性強並不是西方神話的特點,而只是被記錄下來的西方神話的表面現象。神話的系統存在於神話生活當中,而不存在於文字當中,我們不能根據敘事結構來看待神話的系統性。」
神話的不系統,正好是它文化多元的反映。神話來源於對不同文化的整合,根據鹿教授近年來的粗略耙梳、觀察,台灣原住民神話可說是最能反映這種現象。神話往往是一種信仰儀式敘事,它的故事性、程式化特性,都是同信仰儀式相關連的。以原住民為例,各族群為人所知的小米祭、豐年祭、矮靈祭等祭儀,都是某種信仰儀式程序的反映。
※問題與討論
◎江淑君老師:
神話與民間故事的區隔?
◎鹿憶鹿教授:
神話多談全人類與整個部落的事情。如漁獵時代至農業時代,生食至熟食的階段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民間故事讓我們吃驚的,不是它的相異處乃是它的相似處。如《灰姑娘》中的後母形象,在東方反而是比西方更恐怖,尤以日本之後母最為可怕。另外,如《小紅帽》中的「虎姑婆」,中國大陸幾都是以「外婆」稱之,唯台灣及閩南等少數地區以「姑婆」稱之,這是否有醜化老女人之傾向?另外,在《巧媳婦》這個故事中,婆婆給三個媳婦的考題為「七、八日」,「三、五日」,半個月後一同歸回。而「巧」媳婦聰明地解答十五日之歸期,可見女子所論者多半為鄙事,難登大雅之堂。亦可由神話及民間故事中,見女性形象之汙名化。
PR
河伯 | INDEX | 殷商文學與神話故事
Copyright © flyheartfree All rights reserved. 忍者ブログ [PR]
Designed by